行业资讯

从摇钱树变成了“要钱树”,谁来为3000万吨红富士苹果买单?

7160531d08254008b075ee4453c08204.png

10多年前,对于很多苹果种植户而言,红富士苹果是他们眼中的“摇钱树”。种上几亩地的红富士苹果,一年的收入就有了保障。有些“豪赌”的种植户,不惜投入大资金,来扩建红富士苹果园。

但如今,苹果种植户们的观点有了分歧,不少人已经对红富士苹果持一种逐渐悲观的态度了。

从2016-2020年,这5年的时间里,有4年的时间,我国苹果的产量都突破了4000万吨。2019年,达到了4242.54万吨,为近5年内的产量最高峰。唯一一次产量低于4000万吨的一年是2018年,原因是当年发生了严重的倒春寒。

苹果年总产量在4000万吨以上,红富士苹果的年产量大约在3000多万吨。也就是说,每年大约有3000万吨的红富士苹果要在市场上销售。红富士苹果的种植热度有多高?可见一斑。


目前,超市中的红富士苹果零售价格大多数也在6-8元/斤,冷库红富士的出库价格也在2-3元/斤。从价格上来看,红富士苹果的吸金能力依旧是很“强”的。

但是,为什么种植红富士苹果的果农反而觉得“种红富士苹果越来越难赚钱了呢”?

摇钱树变成了“要钱树”

从零售价格上来看,红富士苹果10年来价格几乎没有太大的降幅,反而一直在涨。

2005年、2009年、2013年、2019年,红富士苹果价格都有较大的涨幅,可以说是涨上去容易,降下来难。2017年的时候,苹果还上市了“苹果期货”,对很多红富士苹果种植户来说,又打了一针强心剂。

如果仅仅看表面情况的话,与其它水果相比,红富士苹果的收购价格是“小幅波动,较为稳定”的。零售价格是更“水涨船高,水不涨船高,水降船不降”的大好局面。一些地区偶尔飙升到3-6元/斤的苹果收购价格,也让很多人眼红。

可是在各方面都是“大好”的情况下,果农的心情可没有以前那么好了。


原因主要是在于红富士苹果的生产成本涨得要比收购价格快多了。2016-2020年,化肥、农药、人力等成本都在涨。红富士苹果又是一个非常吃人力、吃肥料的苹果品种。以陕西和烟台两大红富士产区为例,都是把红富士苹果当中高档苹果来栽培的,果农的投入成本是非常大的。像铺反光膜上色、套袋等,烟台和陕西大多数地区搞得都”非常精细”。而在“优果优价”的鼓舞下,搞得更加如火如荼了。

像东北的寒富苹果,平均收购价格也就1元/斤左右。烟台和陕西的红富士苹果能降到这个价么?降不下去,因为成本在那摆着呢。高昂的红富士苹果的生产成本,已经决定了它的价格。可能偶尔有一两年会低于这个成本价,但随后会立即反弹回来。


越来越高的生产成本让红富士苹果有点儿积重难返了。以前看到地里的红富士苹果都是“摇钱树”,但这些年,看到地里的红富士苹果,都得喊它“要钱树”。红富士苹果的吸金能力很强不仅仅是在零售市场上,在生产上也是“挥金如土”。

过分强调“优果优价”对吗?

红富士苹果的市场崩了么?目前看还没有。

产量过剩了么?也不见得。

在很多人觉得种红富士苹果赚钱越来越难的时候,整个苹果产业也进行了“反思”,很多人把红富士苹果难赚钱归结于“劣质果”太多,优质果太少,应该“优果优价”,就是说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种优质苹果卖高价,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种红富士苹果盈利难现状。

但“优果优价”真的是解决种红富士苹果赚钱越来越难的万能钥匙吗?

我们不太认同这个观点。

红富士苹果与其它水果不同,它的产量和市场不是其它水果可以比肩的。单纯的“优果优价”可能会让少部分人在短时间内盈利,对整个产业来说,也只不过是饮鸩止渴。因为“优不优质”是对比出来的,无论你的苹果有多优质,但只要别人的苹果比你的优质,你就算不上“最优质”。


过分强调“优果优价”,会加剧苹果种植产业中的“内卷”。大家在种苹果的时候,都投入了更多的资金,但在卖苹果的时候,价格未必都能卖上去。

红富士苹果的年产量是3000多万吨,这可不是一个“小众水果”。阳光玫瑰葡萄可以涨到100元/斤,没人管它,反正就那么点儿量。你红富士苹果能涨到100元/斤吗?假设能涨到,又有几个苹果能涨到?3000万吨里有1吨能卖高价已经很不错了。

对于这种大众化的大宗水果,过分强调“优果优价”能真的让红富士苹果的销路更好通畅吗?

一种情况是,质量上去了,收购价格没上去,果农生产成本越来越高,种红富士苹果越来越难。


另一种情况是,质量上去了,价格也上去了。但消费者承受不了了,以前市场能消耗3000万吨红富士苹果,现在市场只能消耗1000万吨,你价格即是翻了3倍,也才跟以前的总销售额持平。

所以,我们认为“优果优价”可以解决其它水果的问题,但在红富士苹果上应用,更像是饮鸩止渴。

3000万吨红富士苹果的出路在哪里

如果红富士产量保持不变的话,3000万吨的红富士苹果该如何让市场消耗掉呢?

从今年苹果的行情来看,这个难度非常大。主要还是在苹果的零售价格上,过高的零售价格让消费者的买单意愿下降了太多。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红富士苹果的消费量,那么必然是从价格上入手。你把红富士苹果搞得再优质,红富士苹果也是红富士苹果,它不可能变成“车厘子”,这么大产量的单一品种的水果价格往上涨空间非常小了,只能价格往下降。

降低价格,促进销量,这是一条路。

当然了,零售市场降不降,种植户实际上影响不了。种植户能做得可以是降低苹果的生产成本。首先可以从上色、套袋等方面入手,来降低人工成本。当然,降低成本,不是说一个果农和两个果农就能干得了的事儿,需要整个产业方面来协调。


在成本控制上,新疆的阿克苏苹果也是红富士,生产成本是比较低的。四川盐源的丑苹果,这个成本就更低了。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。

为什么红富士必须就得“高大上”?只不过是被一套收购商和零售商的标准给绑架上了而已。苹果也不一定长得越好看,消费者越喜欢,丑苹果也没见人家在零售市场上少卖钱。

当然,这仅仅是一个思路。

整体上而言,对于年产量3000多万吨的红富士苹果而言,好像已经没有比降低生产成本更好的出路了。

继续搞“优果优价”,只不过是继续在“内部进行竞争”而已,解决不了整个产业的问题。